大通牦牛(Datong),2004年12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的审定,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品种,是以我国独特遗传资源为基础,依靠自己独创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,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。
大通牦牛稳定的遗传性能、良好的产肉性能、优良的抗逆性和对高山高寒草场的适应能力。
培育型品种
大通牦牛(青海省)
大通牦牛是利用野牦牛,通过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。育成父本是野牦牛,母本是大通种牛场当地牦牛。主产区为青海省大通种牛场,主要分布在海北州、海西州海东市、西宁市等大通牦牛推广区。
野牦牛特征明显,面部清秀不生长毛,眼大明亮,嘴端灰白,角基粗,角面宽,鬐甲似有肩峰,从顶脊有不完全棕色或灰色背绒,体质结实,发育良好。毛色为全黑夹有棕色纤维,悍威强,绒毛厚。背腰平直,前胸开阔,胸宽而深,肋骨弓圆,腹大而不下垂,尻平宽发育良好,尾粗短,紧密或帚状,外生殖器及睾丸发育良好。肢高而结实,肢势端正,蹄质结实,蹄型圆而大,蹄叉闭合良好。
体高:成年牛平均121厘米,成年母牛平均106厘米。
体重:成年公牛平均381千克,成年母牛平均230千克。2.5岁大通牦公牛宰前活重为328.33千克,胴体重为159.67千克,屠宰率为48.63%。
大通母牦牛性成熟较晚,一般3岁才性成熟。母牦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1.3天,发情持续期小群母牦牛平均41.6小时,妊娠期母牦牛一般为两年一胎或三年一胎,利用年限14岁。
在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、新疆等省区进行推广。2006年开始在青海省开展活体良种补贴,并向全省划定的区域内推广。2019年培育出无角型新品系阿什旦牦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