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牛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地方品种,在青海地区分布较广,在体型外貌上,蒙古牛体质结实、粗糙。公牛头短宽而粗重,额顶低凹,角长,向前上方弯曲,呈蜡黄或青紫色,角的间距短。公牛角长 40 厘米,母牛 20 厘米。垂皮不发达,低平。胸扁而深,背腰平直,后躯短窄,部倾,后肋开张良好。母牛乳房容积不大,结缔组织少,乳头小。四肢短,多刀状后肢势。
蹄中等大,蹄质结实。皮肤较厚,皮下结缔组织发过,冬季多绒毛。毛色大多为黑色或黄色,次为狸色或烟熏色,也常见有花毛等各种毛色。生产性能上,中等营养水平的阉牛平均宰前重可达 376.9 千克,屠宰率为 53%,净肉率为44.6%,骨肉比 1:5,2,眼肌面积 56.0 平方厘米。放牧催肥的牛一般都超不过这个肥育水平。母牛在放牧条件下,年主奶 500-700 千古,乳脂率 5.2%,是当地土制奶酪的原料,但不能形成现代商品化生产。成年蒙古牛一般屠宰率为 41.7%,净肉率为 35.6%。